太極拳集合了多種功能于一身,可以健身防身,也可養(yǎng)生預防疾病。太極拳的運動特點是周身一致,協(xié)調有序,練太極拳的注意事項有很多,下面隨著太極拳了解一下,太極拳運動中的意形相隨原則。
淺談太極拳24式意形相隨原則
太極拳運動講究意形相隨相隨原則,強調調息和意念、動作,要求三者之間緊密結合,調息是練好太極內功方法,也是學好太極拳架的重要因素。
它對整體技術的提高和身心健康十分重要,正如歷代名家反復強調的“能呼吸然后能靈活”。
練功者根據(jù)自身情況,正確選擇和運用調息方法、掌握調息要素、遵守調息的規(guī)律和原則,明了調息的實質,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反復實踐。
練太極拳要做到內外、上下、左右等協(xié)調一致,動作與呼吸相結合,形成一個整體勁,在運動中能釋放無窮的力量。
把意念活動和呼吸或氣息的出入緊密地結合起來把“擁、捋、擠、按、采、捌、肘、靠、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”等這些太極拳的基本動作與呼吸或氣息結合起來,并使呼吸達到深細勻長、自然活潑的境地,也就是做到調息、調身、調心這三個太極拳中的核心要素統(tǒng)一協(xié)調。
比如練習”如封似閉“這一式。
當?shù)谝粍佑掖坊厥兆冋茣r,肢體方面要松屈,意念上是由實逐漸變虛,由于身體逐漸后坐,這時胸肋背部肌肉和骨節(jié)都相應地徐徐收縮,橫膈膜受其影響也呈收縮狀態(tài),因此胸腔容積隨之增大,這時必然要吸氣。
當?shù)诙觾烧魄鞍磿r,意念上是由虛逐漸變實,由于肢體逐漸向前伸張,胸脅腹背部肌肉和骨節(jié)都相應地舒緩,橫膈膜受其影響回復到平時隆凸狀態(tài),胸腔容積隨之減小,這時也就必然要呼氣。
太極拳中的其他招式也是如此,練太極拳的時候,從始至終每個動作都要與呼吸有節(jié)奏,兩者自然結合,做到調息、調身、調心協(xié)調統(tǒng)一。
太極拳中意和形的關系
王宗岳先師在《太極拳論》篇首講:“太極者,無極而生,動靜之機,陰陽之母也。”開宗明義,短短十六字,揭示了大自然的發(fā)展變化規(guī)律。他把太極拳比作如是。
肯定了太極拳“對立統(tǒng)一”的客觀必然性,如:陰與陽、虛與實、動與靜、分與合、意與形。----等等。這種事物的“雙重性”缺一不可,它們互相依存,由此決定了太極拳運動的發(fā)展變化規(guī)律。
意來自于形,又反作用于形,這是太極拳運動的客觀必然性。
我們知道,意是反作用于事物本身,同樣它也有自身的決定能力。
太極拳運動也不例外。它好比人要吃飯,是因為腹內食物缺乏,營養(yǎng)供應不足,身體本能的要求補充營養(yǎng),反應至大腦產生想吃食物之意識,自然命令形體尋求食物而得到補充。這就是意識來源于形體,又反作用于形體之原理。
太極拳運動,意形共存互動,不能分離。一旦分離,意識這一靈魂消失,形體處于植物狀態(tài),何談太極功力!
練太極拳對腿部要求
兩大腿里側兩胯中間為襠,即會陰穴。兩胯根要撐開,使襠撐開撐圓,旋轉能靈活,步幅能開大,踢腿能高。
凡馬步須胯與膝平,弓蹬步的弓腿須胯與膝平,虛腿邁出時也須胯與膝平,這是發(fā)達腿肌、膝關節(jié)增強支撐力的練法。年老功淺者不可勉強仿效。
兩外股微向里(前)合,兩膝微屈,有外撐里合之意。小腿下部應略向外斜撐,等于下盤加大,使樁步穩(wěn)當。腳踝負擔全身重量,要挺住有力又能旋動以調整重心。
兩足平實踏地,足踵、足掌內側和拇趾、二趾、中趾稍用力,足尖微向外撇成外八字形(此系老架步型,新架足尖向前,不外撇成八字形)。上述要求,基本上適用于全部拳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