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的學習掌握循序漸進,學好太極拳我們需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,今天小編就為大家介紹太極拳的幾種練習方法,希望對大家的學習能夠有所幫助,并且在實踐學習中可以得到運用。
談?wù)撎珮O拳的學習方法,小編今天為大家介紹以下五種,相信掌握這五種學習方法,大家的太極拳會有所進步的。
第一種、練習拳架
主要以鍛煉身體為目的,看上去要舒展優(yōu)美。確切點叫“太極操”。
第二種、練推手
主要以各種用力技巧為主。領(lǐng)會如何松肩、松腰、松胯,如何沉肩墜肘,如何手上不用勁而以腰為軸帶動,用上周身的勁,如何引進落空,如何氣沉丹田,如何棚履擠按等。
推手,是太極拳中的基本技法,練習好了有助于進一步學習太極拳的其它技法,并且在實戰(zhàn)中的運用也是非常廣泛的。
第三種、練習散手
練習拳架的過程中仔細體會每個動作的技擊格斗含義,也就是說直接練習太極散手。要有相當武功底子的人練習才事半功倍。
第四種、神意氣的練法
以內(nèi)氣運行線路為主要的練習途徑,強調(diào)意念的配合。是在拳架練習到純熟后,進入相忘境界,在意勢導引下,陰陽相隨的,練習方法。
練習太極拳練到頭腦里什么都不需要記憶,手腳的活動好象是自己在動。這種感覺既為"相忘"境界,這是天人合一的境界,是人與自然的和諧,人自身的和諧,有詩云:"行拳如在白云中,人自無心拳亦同,月透白云云影白,白云明月任西東",這是第五種練習方法的開始。
所以說,這五種方法的練習,是層層推進的,大家要按部就班的學習。
《黃帝內(nèi)經(jīng)·素問》中說:“得神者昌,失神者亡。”“形與神俱”,都是人生命存亡的重要征象。用于拳法,則是神與形相互依存,不可分離,拳法的生命力旺盛在于學拳人有飽滿的神氣,若學拳者的精弱、氣短、神衰,其拳法的生命力也必然隨之而衰竭。
再談意,意是隱于人的大腦思維系統(tǒng)中的意念、意識,深藏于靈魂之中,是任何人難以捉摸和發(fā)現(xiàn)的,故而稱為內(nèi)意。
內(nèi)意雖出于無形,然而拳法中有形之動,則出于無形之意,正如拳論所曰:“人之運動,以意為始,以形為終。”
學拳者的意念、意識,是決定學拳者的拳勢運動正確與否的關(guān)鍵因素,若是“意拳不明,而形意也無由而成”,證明內(nèi)意必須是反映和表現(xiàn)在形體上,方能成其為行動,或出拳邁腿,或轉(zhuǎn)身進步,才能構(gòu)成外形與內(nèi)意相合的拳法運動。
一句話,意指揮形,形表現(xiàn)意,無意難以成形為動,無形無動則內(nèi)意就無所依托。故,內(nèi)意是由心動而始,由行動而終。
“神意”在拳法中,主要指眼神及由眼神表達出的技擊意識、和與之相配合的動勢靈感、攻防法度、內(nèi)在氣質(zhì)等。從表演角度講,能體現(xiàn)出太極拳藝術(shù)動作感人的魅力;從技擊角度論,能體現(xiàn)出太極拳武術(shù)的本質(zhì)。
第五種、先天的練法
神意氣的修煉畢竟還是后天的東西。道家所謂“心死則神活”,不著任何后天意念,先天的東西自然就能出來,所謂拳無拳,意無意,無意之中是真意。一定要能靜下心來,才能進行這方面的修煉。
拳架謂之太極拳之毛,推手謂之太極拳之皮,技擊謂之太極拳之肉,神意氣謂之太極拳之骨,先天真意謂之太極拳之髓。一般來說,普通人易得其毛,性情溫和者易得其皮,豪邁之人易得其肉,文人墨客多嗜好其骨,慧根深者可得其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