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太極拳的學習中,有一個很重要的名詞就是“守中”,這一說法在太極拳的練習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,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講一講與其相關(guān)的知識和注意點。希望大家通過閱讀本文可以對太極拳基本功的練習有所提高。
守中,在太極拳中應(yīng)用非常廣泛,我們先來了解其中的含義。
什么是太極拳的中?守什么?怎么守?
人身上有兩條中線,沿百匯穴到會陰穴稱為“縱中線”,沿肚臍的橫向一周稱為“橫中線”??v中是以鼻子和男性陰部為突出物特征的稱為“前中線”,以脊椎為串珠的后背以凹形為特征的稱為“后中線”。
這四條中線在我們?nèi)梭w的部位中占有重要的地位,對于我們的內(nèi)臟、神經(jīng)等器官都有影響,我們一定要注意保護。
守中首先要“用中”用中部的能力來實現(xiàn)守中。中部的能力在于能指揮手腳的運動來護中,大腦指揮,手腳開闔,劈檔架封,騰挪閃展,就是這種能力的反應(yīng)。
護中須要建中,建中有效的說法是守門戶,哪里為門戶?上不過肩,立掌護頭,下不過胯,轉(zhuǎn)腰躲閃,左不過右,右不過左,以腰帶,以腰領(lǐng)。一般情況下,手開為散,手過為捆。過上,過下,過左,過右,散,捆都會缺勁,就是使不上勁。在居中的位置是手能發(fā)勁的。所以手隨腰轉(zhuǎn),門向手開,是太極拳合理的勢、式。這就要引申出護中的另一個理念——從中。
從中,太極拳的任何一個動作必須從中,由中而發(fā),由中指揮,從中,使守中成為一種理念,成為條件反射。
從中,這是太極拳練習的一項基本規(guī)則,不可忽視。
不失中,不僅是太極拳拳路的需要。更是器械,技打的要求,中領(lǐng)四肢,四肢封中,是相互依存的關(guān)系。
中規(guī)中矩,是太極拳的主要的,唯有中規(guī)中矩,才能無過無不及,立身中正,八面支撐。
守中是意識,下意識的動作,我們在拳架上就要時時意識到,顧全到:
1、手腳在相應(yīng)的位置上盡量用腰帶,由腰領(lǐng)而不是用手獨自運動或腳單獨運動。
2、手腳的互相配合是守中的關(guān)鍵,所謂步隨身轉(zhuǎn),身隨腰動就是這個道理。
3、扣檔是中國武術(shù)的要點,凡是技擊沒有不扣檔的,弓步虛步都需要扣住檔,現(xiàn)在看到有些推手,用馬步架,實在有些啼笑皆非,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胯收不住,問題往往出在拳架上。
守中也是一個神歸的意識,守神就是守住神情,專注的意思,試想一個思想不能集中的人.無論技打,還是養(yǎng)生,都能達到效果嗎?那種空透,松透的理論是不是真的,我不敢專斷。但太極拳講究的是體松神斂的效果是沒有錯的。
太極拳動作里面也有大開的時候,比如白鶴亮翅,退步跨虎。但諸位應(yīng)該注意到,此時腳就起到了守中的作用了。手分腳起,決不虛招。這里就體現(xiàn)了我們老祖宗的智慧了。還有側(cè)身靠,手就一定守住面門,和前胸以防對方冽手。
左不過右,右不過左,上不過肩,下不過腹,是對散和對捆的理解。散了就是出了門戶,給對手有機可乘.捆了,自身的力就給束敷住了。這方面各位可以體會。
手不守中,腳補充,腳不守中,手補充.這就是我們老祖宗創(chuàng)造拳架的信條。今天我們練拳就是要遵循這些信條,遵守這些規(guī)矩來糾正自己的動作.大家可以試一試有那個動作不符合這個原理的,不符合就說明我們動作有差距。
太極拳的科學性是經(jīng)過時間磨練的,由實踐檢驗的。每一個動作都可單練的,也可多式合練的。單式練勁,復(fù)式練轉(zhuǎn)換,轉(zhuǎn)換尤其要有守中意識,轉(zhuǎn)接不好往往是“失中“的主要方面。
失中往往失勢,勢一失,全盤皆輸。所以我們從練拳架開始就要注重勢的培養(yǎng),勢就像一個人的氣質(zhì),有端莊娟秀的,有沉穩(wěn)扎實的,有輕靈機巧的。無論哪種勢都要中正安舒,八面支撐。包括斜中求直的式,勢,總要一個正。
守中還須注意肩、肘。肩要松,不能扛,兩肩盡量平。
肘要墜,不要夾,更不能抬。
守中的腰胯在于松沉,在于根正,唯有根正才能架勢不倒。
人身上的一串珍珠脊椎,是我們守中的關(guān)鍵,用好這串珍珠至關(guān)重要,守好這串珠,用好這串珠.使我們立于不敗之地,也是養(yǎng)生,鍵身的必須。
不偏不斜謂之中,斜中求直也為中,拳架中要:頭正身正腰胯正,神正意正心路正.這樣我們:修持才能達到一定高度,練悟進入一個深度,身心保持相當裕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