學習太極拳需要懂得如何用勁,今天小編就以“勁”和“精”為話題和大家講解如何去理解其中的含義。希望大家在閱讀之后可以有所了解,并能在已后的練習中作為參考,且加以學習并有所進步。
太極拳的勁和精早在之前前人就有過相關記載,至今為止還被后人傳頌。
陳鑫公的文章上了2000年第一期《精武》雜志,是《精武》慧眼識英雄。標志著在新的世紀,拳學掀開了新的一頁。
要讀懂陳鑫公的書,必須讀懂兩個概念:一、“勁”與“精”;二、“拳”通“權”。
想明白其中的奧義必須去深入體會,通過思考來增強自己的領悟力。
“勁”“精”如何計較,有人認為陳鑫公有意將勁字改成精,也有人說是筆誤。但從陳鑫公的文化修養(yǎng)來看,不會是筆誤,是有所指。
有句話說,要聽懂音樂,必須要有懂音樂的耳朵。要計較“勁”與“精”,必須先弄懂勁指什么,精指什么。我正式拜名師三年后(1996年)才提出這個問題。
師傅說:勁與精只隔一層紙,一捅就破。師傅出生于太極拳世家,父親田兆麟,人稱凌空勁大師,從學于楊健侯先師。
可見,勁與精之間也是有相通的地方,掌握這點,可以進一步把握之間的關系。
1936年出版的黃元秀的武術偶談中寫有“當年學習時,以拳盡力擊楊健侯老先生之腹,老先生腹一鼓,紹先(田兆麟的字)跌出庭外,而老先生仍安坐在椅上,呼吸如常,若不知有所舉動者。”
師傅還給我說了一件事:50年代初,師爺(田兆麟)在上海外灘授拳時,有位姓占的大個子要求推手,他本人介紹在靜安寺殺牛公司工作,平時二三百斤的小牛抱起來就走,練過少林,也練過推手。師爺就找個子小的王師叔陪他玩,他一臉不高興。但不過三圈,師叔用雙采加拿穴的方法他雙膝跪地。他輸?shù)貌环?,意思這不象太極推手,一定要同師爺推手。師爺答應了他,一邊用一只手同他盤,一邊側著頭與邊上的徒弟說話,他見師爺不防,就一個箭步進襠,準備用雙按這一招,邊上的徒弟見了馬上說:“師傅當心”。
話沒說完,只見師爺兩眼向他一看,他頓時臉色一變,馬上變灰,人像木雞一樣釘在那里,過了好一陣子才慢慢向后退步。退一步,身子往下沉一點,就這樣慢慢地退了五、六步,屁股才碰到地上。周圍看的人都說:“還好,還好,吃的生活不厲害。”
話剛說完,只見他兩腳像有彈簧一樣地彈起,一個倒翻向后摔出。兩掌和胸口擦過地面,起來后一條條的血痕,此時;臉色才恢復過來。這時候周圍的人又都叫了起來:“這招好,打得好。”
此時在王師叔邊上有個和尚,拍了拍邊上的人問:“你們就知道叫好,這一招好在那里?”邊上的人答不出,和尚哼哼笑了笑,做了一個棚的動作,手一旋,眼往前一看,走了。
師傅說,這就是內精翻出。精由勁來,此勁更深一層。楊健侯老先生留下的八段錦就是練勁的,要結合推手才能成“精”。有關練法,將征得師傅同意,以后另外論述,現(xiàn)就個人體會談談看法。
十字路口的紅燈表示停車,黃燈表示注意;電飯鍋上的紅燈表示煮飯,黃燈表示保溫。
這里的燈就好比勁,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勁,比如捋勁、列勁。但帶有聽勁的勁就不叫勁了,陳鑫公叫“精”,就如同燈有了一定涵義后叫指示燈,指示了一種狀態(tài),不單單是燈亮的原理了。至于“燈”什么時候亮,如何開關,拳論中說要“懂勁”,陳鑫公說:“心中自有權衡”。
帶有聽勁的勁,師爺在世時稱“棚”,太極拳又叫“棚拳”,處處有棚才能收放自如。陳鑫公稱精為“太極拳纏絲法也”,纏絲為精,勁如何練,各門各派自有一套,但如果能練到“動急則急應,動緩則緩隨”了,也就符合太極思想了。
電源加上燈加控制器,就可以指示狀態(tài)和反映信息;力加上勁、加上聽勁,就是懂勁,可“人不知我,我獨知人”,就是纏絲精,就可以階級神明。
這就是“勁”與“精”的區(qū)別。如觀“精”字與“權”字的使用頻率,就可甄別纏絲精論與纏絲勁論出于兩個人的手筆。
勁為什么要“聽”,而不用觸摸,拳為什么要“權衡”,而不用招法,顛倒一下能行嗎?我看不行,陳鑫公不會同意。這里面又有文章可做哩。仔細辨辨“勁”與“精”的味道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