相信大家都知道,太極拳的練習原則就是松的練習,松是對練習太極拳起碼的要求,想要真正的掌握住松就需要在練習的過程中去體會去實踐感悟。如果把松練好了那才叫真正的學會了太極拳,可見松的重要性。
太極拳的運動是一種圓的運動,是不斷的轉(zhuǎn)換的運動。
想要放松,必須淡泊放松基本上是存在性的.在存在的意義上,如果你對人生的態(tài)度是緊張的,那么你就不可能放松.努力與放松是敵對的.你不可能放松,你只能被放松.放松沒有任何"怎樣",沒有任何技巧,沒有任何技術(shù).我們都太充滿主動了,只能聽懂主動的語言,因此很難體悟太極拳的"用意不用力".松是被動的覺知,是當下的觀照,它不是來到你身上的某種東西,它是某種發(fā)生于你的東西,是你存在的固有的品質(zhì),沒有任何因果關系,是無欲的自然結(jié)果."用意"的涵義之一,可能就是當下的覺,"不用力"的精髓是被動.太極拳的本質(zhì)是無為.
太極拳的運動是十分主動的,慢慢地你會變成運動,身體被忘記,只有運動還在.一旦你變得被動了.松就像花開一樣來到你的身上.是有為引導到無為.只有當你已經(jīng)開始感覺到與動完全融為一體時,你才能夠開始去感覺與不動融為一體.達到動靜如一.
可以把太極拳的松和緊之間想作是一座橋梁,,可以隨時蒸發(fā)掉.
你能了解緊,但你無法了解松.要徹底了解緊,一旦你了解了它,沒有緊的瞬間也就產(chǎn)生了.于是,不僅身體得到了松,整個存在也都得到了松.突然之間你就超越到意識的一個新水平.這是一個沒有新的循環(huán)會開始.
松是活生生的.一種動態(tài)的流動.你并沒有去培養(yǎng)它,是它自巳來到的,你開始感覺到它在里面成長,就像一個母親開始感覺到胎兒在生長一樣.只有到那時候,才會有脫胎換骨.否則它只是自我欺騙;除非你變得像河流一樣流動,否則你就永遠不會知道它.因為它不是一樣東西,它是一個事件.你必須變得越來越像液體.氣體,越來越流動.才能體會太極陰陽勢的變化.
不怕緊張,就怕覺遲.太極拳的松的目的,不是消除緊張,而是控制緊張,使之合理使用,首先須學會辨認緊張的狀態(tài),磨練內(nèi)心感知力,使其和觀察外部環(huán)境的本能一樣敏銳.通過對自己的緊張的感受,來進行肢體認識的"再教育",節(jié)節(jié)貫穿,須各安其位盡其責,均勻有序易流通,緊的地方要松,松的地方需緊,從而有效地覺知節(jié)節(jié),這個過程中沒有對緊的認知是不行的.其次須達到習慣性監(jiān)控,從而達到自然放松的狀態(tài).能節(jié)節(jié)貫穿也能節(jié)節(jié)粉碎,這其中的流變,離開緊的流動也是不能完成的.身心內(nèi)在的流動感,其實正是緊的顯隱消長的變化.
可以這樣說假如沒有了緊張,我們自身的生命就不復存在。
沒有人能夠在每天的工作中做到完全的放松.假如真有這種情況發(fā)生,只能說明這人大腦不健全.生活充滿機遇和目的性,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已生活下去的目標,為了達到這些目標,人們必然要緊張起來.緊張是生活的組成部分.
練拳做為一個有目的性的活動,緊張是必需的,問題是如何使我們的緊張變得符合練拳的目的.放松不是催眠.暗示或發(fā)呆,練拳的放松只是產(chǎn)生一種狀態(tài),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緊張,這種放松往往還有一些低水平的殘留的緊張.放松看來似乎是無止境的,是一長期的.連續(xù)的過程.強調(diào)大松大柔,正是說明仍有小緊小硬在其內(nèi).消除緊張是不可能的.
練太極拳需周身完整一氣,輕靈圓活.使人對緊張的要求更細致更全面了,控制緊張首先要識別緊張,我們練拳的任務之一就是學會確定控制緊張信號(肌肉張力)所在的位置,并進行琢磨.體會.如全身的緊張是一種慢性的.低水平的緊張,性質(zhì)較為穩(wěn)定,它多集中于身體一些較大的肌肉群,它來的慢,去得也慢.這正是練太極拳需特別加以認識和利用的.學習控制緊張(或稱放松)和改變不良習慣(過度緊張和松懈)不僅需要大量的時間,而且需要不斷地實際練習.
還有一種緊張是心理緊張,我覺得心理緊張,是不好控制的一種緊張.而且心里緊張會導致全身各部位的緊張.我記得先生在一篇論眼神的文章里說過眼神也會給人一種壓力.確實的!
心理緊張如何控制呢?
生活中難免遇到心理緊張的時候,排遣的方法很多,這要看個人生活經(jīng)驗的積累了.練拳講究意定神閑,松胸實腹,松腰拔背,虛領頂勁,氣沉丹田等等,實乃調(diào)節(jié)心理之妙法.
性命雙修是武學修行的內(nèi)涵.其中心性的修養(yǎng)遠遠難過一般的心理調(diào)節(jié).功夫在拳外實不欺人也.學拳的路很長,慢慢來吧!
大道無門,千差有路。透得此關,乾坤獨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