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:
粵式白切雞的做法
主料
三黃雞、白蓮、生蔥、生姜、花生油、砂姜、醬油、料酒、冰塊。
做法
1. 首選,做好一只雞,挑選雞很重要。不能選用超市買的冰鮮雞,建議去農(nóng)貿(mào)市場挑選活雞,三黃雞為上選,肉嫩皮脆鮮美,我找遍市場都沒有,只好找了只湛江走地雞。
挑選雞,一看毛色,光鮮亮麗的毛發(fā),它的生活態(tài)度一定不錯;
二用手摸一下大腿腋下的肉,偏厚質(zhì)軟;
三用手捏一下翅膀邊上后背的肉,不能只摸到骨頭,那這樣的雞就只有一個雞殼了。
2. 做湯底,相比用清水燙雞,我更喜歡用湯來燙,因為一舉兩得啊,咱又不是開餐館,沒有那么多的雞要燙,這時,又有雞吃,還能有雞湯喝,多好。我會建議用白蓮去芯,放足夠能淹沒雞身的冷水下鍋加姜片,先熬湯,大火開后,改小火慢熬。
如果你真的不想喝湯,想燙整雞,又想倒掉雞湯,那就用清水放點生姜片煮開就可以。
料理的高境界是能合理地利用食材的邊角料,變廢為寶。
3. 把雞身洗干凈,去掉雞肚里的肺(肺沒有營養(yǎng)價值,保留會讓雞背變厚,不易燙熟,同時影響其它部位的口感),把雞頭雞脖子翅膀雞腳砍件加上內(nèi)臟什么的放到鍋里,水煮開后去掉浮沫。(別問為什么不焯水,因為不是只有焯水一種方式才能去腥去污。)再倒點料酒兒,嗯 ,適量。
4. 湯煮開后,可以把瀝干水的雞身慢慢放入湯中,湯能把雞淹沒為宜。等湯接近煮沸起水泡時,馬上關(guān)火,蓋上蓋子。
5. 隔三兩分鐘,爐子開上小火,保持鍋內(nèi)的溫度,但是水絕對不能燒開,以水在起沸泡前為臨界點即關(guān)火。湯面盡可能是平靜的,如圖所示。
6. 泡雞過程中,因為湯進入肚子后,水不流通,肚子的水的溫度會下降,所以隔三分鐘左右,用筷子或其它用具,把雞肚子里的水倒到鍋里,再泡入熱的水,以保證里外的溫度一致。
7. 在泡雞的過程中,我們可以做一下醮料,比如廣東人常吃的有砂姜或姜蔥,當然也有用新鮮指天椒的。我們這次先用砂姜和姜蔥醮料。很多朋友在前面一些我用砂姜處理的食譜里問過,砂姜它是一種取自泥土下塊根的香料,它不是生姜,如同老婆餅里沒有老婆、雷鋒塔和雷鋒無關(guān)一樣,具體可以百度一下。
8. 砂姜塊外皮洗刷干凈,不需去皮,用刀面拍碎,稍剁兩下,放入味碟,加入醬油或生抽。
這次試用了豆果菁選醬油,本來我對醬油是比較挑的人,常用的是銀標生抽和金蘭醬油,純屬是個人口味及對安全的追求。這次的豆果菁選醬油讓我有點小驚喜,豆味很濃,開蓋就聞到濃濃的豆香,我不禁用勺子嘗了兩口,沒有我想象中的咸,極好,不管是配菜或做醮料,這個咸度可以說是恰到好處,所以這次用它來搭配砂姜。
9. 姜蔥的做法也很簡單,生姜外皮刷洗干凈,切成厚片,刀面拍碎;生蔥洗凈甩干水,切碎,再和姜碎剁成末,放入味碟,放入少許鹽(別再問什么鹽,海鹽,喜馬拉雅山巖鹽或火山鹽隨意哈 ),熱油燒上去即可。
10. 從雞下鍋蓋上蓋子差不多十分鐘左右,就可以看看雞是否熟了,當然,雞的大小會影響時間,所以說,做雞是門藝術(shù),太多的門道和經(jīng)驗。
用筷子輕輕捅一下雞的后背,肋排位置,能不費力地捅穿后背進入肚子,拔出來沒有血水,只冒出一絲的油水,且雞皮緊繃呈油黃油黃的,就可以起鍋瀝干水。
注意:本頻道文章版權(quán)歸東南衛(wèi)視,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。如涉及作品內(nèi)容、版權(quán)和其它問題,請盡快與我們聯(lián)系,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(nèi)容!
11. 然后泡入冰水中,再倒入適量的冰塊,讓雞身迅速降溫,雞皮收縮,達到爽脆的口感。
12. 雞身從冰桶拿出瀝干,等到雞身的水干透,再試一下雞肚子都變涼,大概十多分鐘不等。
鍋里的雞湯濾掉雞油,放入適量鹽即可享用,這樣泡出來的雞湯,一般沒有什么雞油,因為汁水能盡可能保留在雞肉里。
13. 用快刀切塊擺盤,再放上一點兒香菜,餐前解膩。
小貼士
冰鮮雞做出來的白切雞,雞肉一定是像柴桿一樣,干癟無味,浪費時間;
開大火沸水快速催熟的雞,要么肉質(zhì)很老,要么皮已軟爛而肉未熟,既無賣相又無口感;
不要追求骨頭有丁點血紅色就是未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