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極拳的眾多流派中,和式太極拳是比較優(yōu)秀的一個派系。不同派系的太極拳都有其各自的特色,和式太極拳也不例外。今天小編帶著大家來學習一下和式太極拳的技理,希望能夠對大家?guī)韼椭?
發(fā)祥于溫縣趙堡的和式太極拳除具有一般太極拳的要點外,在理論、技術技法、強身養(yǎng)生方面有獨特之處。和式太極拳又稱代理架。拳技與理論完美融合,體用一致,拳架自然柔活,順遂渾圓以理體內中和之氣,二氣陰陽和合而達于外。故稱“代理”。
和式太極拳以“太極”之理為拳理來規(guī)范指導拳架。象其形,取其義,用其理。太極圖是《周易》哲學思想的形象化表述。太極圖外呈環(huán)圓,環(huán)呈無端之象。在和式太極拳中體現為勢勢手劃圓,身行圓,步走圓,身體各部位的公轉自轉協調和諧,形成大圈套小圈,小圈套大圈,渾身都是圈,圓轉連貫,一氣呵成。
太極圖一圓之中有陰陽合聚,既對立又統一,相互轉化,顯示事物發(fā)展的螺旋周期規(guī)律。體現了自然界陰陽之間的運行消長與轉化,即一陰一陽謂之道。和式太極拳以陰陽之理貫串于拳勢之中,比附人體。太極是宇宙萬物的本源,《易·系辭》曰:“是故易有太極,是生兩儀,兩儀生四象,四象生八卦。”拳理曰:“一圓即太極,上下分兩儀,進退呈四象,開合是乾坤,出入綜坎離,領落錯震巽,迎抵推艮兌。”圓,上下,進退,開合,出入,領落,迎抵與太極,兩儀,四象,八卦相對應,合之為十三,又稱十三式。十三式是指導太極拳圓活自然,陰陽相濟之要訣。以人身比太極,練拳之前,心靜體松,混混頓頓,陰陽未分,渾元一氣是為無極,氣動而太極生,每勢練夠一圓,二儀、四象,八卦。即由陰陽未分到陰陽具備,陰陽運轉,陰陽相濟。身體各部位左右對稱,上下相隨,內外相合。動作以圓及弧線的形態(tài)表現上下,進退、開合、出入、領落、迎抵每一對陰陽的轉換變易,由身法、手法、步法及屈伸蓄發(fā)的協調運轉,使拳架動作緊湊圓轉,處處順遂。和式太極拳以太極陰陽之理,指導規(guī)范拳架圓轉柔順,動作運轉符合陰陽運行之理。
在練法上要求由外五行帶動內五行,而后由內五行之氣而達于外。五行者,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,相生相克。人之五臟歸屬五行。人得五臟以成形,即由五臟而生氣,五臟實為生命之源,生氣之本,而名心、肝、脾、肺、腎也。和式太極拳由五行之氣合而為一,以心行之,統乎全身,氣到勢隨,形到氣力至。即由外帶內,周身順遂圓轉,由內達外,陰陽變易莫測。
和式太極拳的行功走架又叫“耍拳”,是和式太極拳的獨特之處。一個“耍”字,將孩童玩耍時自然之態(tài)展現眼前。走架時著勢自然圓活,神意活潑自然,呼吸自然順暢。《道德經二十五章》曰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和式太極拳本乎天道,不尚用力,以無極自然之運行,陰陽自然之運轉體現太極拳之技法。先父諱士英常曰:“耍拳要知規(guī)矩,合規(guī)矩,懂規(guī)矩,脫規(guī)矩,舉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,拳打十萬遍,不打自轉,自然而然,技到無心,臨敵致用才可以隨心所欲,應物自然。”
練習時要求人體合乎自然。人出生后,先天的自然行為不斷喪失,違背自然的后天行為不斷增加,常導致疾病產生。在拳法中表現為形、意、氣、力配合無序,甚至不知配合,尚后天之力,動作僵滯。和式太極拳以后天之法,引先天之形氣。例如,嬰兒出生時,脊柱并無彎曲,直立行走后,長年累月使脊椎負重,在沒有其它骨骼支撐的頸椎與腰椎部位形成彎曲,使脊椎關節(jié)間隙受損破壞,加之違背自然的后天不良行為的不斷增加,致使常有頸椎、腰椎疾病發(fā)生。和式太極拳的要領要求虛領頂勁,沉肩墜肘,含胸收腹,松胯裹臀,使脊椎彎曲減小或消失,回歸先天之自然狀態(tài)。按照拳法要領,正確鍛煉,可使脊椎功能增加,亦可引丹田先天之氣,使脊椎成為勁力之源泉。身體中正,脊椎正直,動作不貪不欠,輕靈圓活,形成身似活蛇,腰如反弓。
和兆元所創(chuàng)“代理架”,拳架與實用相一致。拳架中無纏繞繁瑣,拳架、推手、散手融為一體,三者互可檢驗印證。推手可檢驗拳架是否正確實用,推手又是太極拳走向散手的過渡階段,是練習沾粘連隨,過勁借力的有效方法,拳架的正確練習是推手、散手技法的本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