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、高負荷的勞動
勞動強度過高,或者搬運工等需要頭頸部長時間承重,都容易增加頸椎病的患病率。且中老年人慢性勞損是頸椎病的常見致病因素。
1.避免低頭姿勢
教師頭部長期前屈伏案工作,應每隔20分鐘稍作休息,抬頭并活動頸項;每隔1-2小時作一次仰頭、挺胸、伸臂活動,約10分鐘。
2.改坐姿
每天用電腦的時間很長,下班還要坐車或是開車,一天“坐”的時間就會特別長,頸椎病就這樣“坐”出來了。樹立正確的坐姿,能減少至少40%的頸椎病發(fā)病幾率。樹立正確姿勢可總結(jié)為一句話,頭部微仰,挺胸,自然放松。
3.仰臥位
睡覺較好能夠采取仰臥位,睡覺的時候如果采用的是俯臥位的話,為了更好的保持呼吸,頭頸部往往需要進行側(cè)彎,長時間如此容易造成頸椎韌帶的慢性勞損。采用仰臥位就可以避免這種情況,而且也不需要擔心睡著之后頸肩部位及肌肉放松會導致頸椎失穩(wěn)。
4.正確站姿
頸椎病產(chǎn)生的一個原因就是肩頸部位肌肉慢慢出現(xiàn)勞損而發(fā)展形成,如果在站立的時候也能夠昂首挺胸,雙肩能夠稍微向后展開,下顎微收,后腰收緊,盡量使脊柱保持正常的生理彎曲就能很好地預防脊椎病,也能幫助緩解頸椎病帶來的不適感。
5.枕頭合適
睡覺的時候除了要注意睡覺體位的正確性,還要注意頭部、頸部和枕頭之間的間隙。如果枕頭不合適,睡覺的時候,頭部、頸部處于懸空狀態(tài)下,很容易造成頸部的慢性損傷,久而久之發(fā)展成為頸椎病。如果是患上了頸椎病的患者頭頸部不能很好地貼合枕頭,也會加重病情。
6.少用電腦多運動
在頸椎病的治療方法中,醫(yī)生往往強調(diào)“物理治療”,何為“物理治療”,通俗點說就是運動。頸椎的局部功能鍛煉也屬于物理治療法的范疇,但人體每個部位本來就息息相關,沒有脫離整體的局部健康,因此,全身運動,對于康復與治療頸椎病將會更有效。對于頸椎病患者而言,打羽毛球、游泳等,不僅運動了全身,還非常具有針對性。
7.局部功能鍛煉
頸椎問題之所以復雜,很大原因在于其癥狀反復發(fā)作。要想保證頸椎的持續(xù)健康,增強頸部的抗壓性和韌性才是關鍵點。因此,有必要進行一些針對想較強的頸肩部局部功能鍛煉,如“頸椎操”、“頸椎瑜伽”等。
結(jié)語:上文已經(jīng)為大家介紹了頸椎病的原因,在平時大家要避開能引起頸椎病的原因。生活中人們要護理好自己的頸部,不要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或是學習,要適當?shù)倪\動,經(jīng)常鍛煉身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