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部神經麻痹就是日常生活中所說的面癱,而中醫(yī)上將此病癥稱之為中風,面部神經癱瘓會導致患者的生活和日常交流受到極大的困擾,而患者的心理也會受到嚴重的打擊。那么面部神經麻痹是怎樣導致的,面部神經麻痹的治療方法是什么,面部神經麻痹該如何去預防呢,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。
面部神經麻痹又叫面癱,該病起病急驟,其表現為口眼歪斜、言語不清、口角流涎等,中醫(yī)稱之為中風?,F代醫(yī)學認為該病是由于腦血管阻塞、面部血液循環(huán)不暢、患部神經傳導失調所致。
臨床表現
?、泵嫔窠浡楸?/strong>
表現為病側面部表情肌麻痹,額紋消失或表淺,不能皺額蹙眉,眼裂不能閉合或閉合不全,試閉眼時,癱瘓側眼球向上方轉動,露出白色鞏膜,稱貝耳現象。病側鼻唇溝變淺,口角下垂,面頰部被牽向健側,閉眼、露齒、鼓頰、吹口哨等動作失靈,或完全不能完成。因頰肌癱瘓而食物易滯留于病側齒頰之間。淚點隨下瞼而外翻,使淚液不能正常吸收而致外溢。如侵及鼓束神經時,會出現舌前2/3味覺障礙。
2.面肌痙攣
面肌痙攣的患者多在中年以后發(fā)病,女性略多。多由一側眼部開始,逐漸延及口及全部面肌,額肌較少受累,嚴重者可累及同側頸闊肌。為陣發(fā)性、快速、不規(guī)律的抽搐。初起抽搐較輕持續(xù)幾秒鐘,以后逐漸延長可達5分鐘或更長,而間隔時間逐漸縮短,抽搐逐漸嚴重。嚴重者呈強直性,致同側眼不能睜開,口角向同側嚴重歪斜,無法說話。神經系統(tǒng)檢查無陽性體征。
鑒別診斷
(一)特發(fā)性面神經麻痹
又稱貝耳(Bell)麻痹,指原因不明,急性發(fā)病的單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。主要表現為單側典型的面神經麻痹。病前有面耳部風吹受涼病史。根據急性起病及典型的臨床表現,診斷常無困難。
(二)急性感染性多發(fā)性神經根炎
又稱格林—巴利綜合征。常有面神經的損害致周圍性面神經麻痹,此病具有四肢遠端對稱性癱瘓,并可波及軀干,嚴重病例可累及肋間及隔肋而致呼吸麻痹,感覺障礙呈手套襪子型。腦脊液典型改變是蛋白質含量增高,而細胞數正常,稱蛋白—細胞分離現象。
(三)各種中耳炎、迷路炎、乳突炎等
可并發(fā)耳源性面神經麻痹,但多有原發(fā)病的癥狀與病史,如中耳炎或有耳痛,外耳道異常分泌物;迷路炎而出現迷路水腫致眩暈、嘔吐等,乳突炎則出現局部的紅、腫、熱、痛改變。
(四)急性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
除有面神經周圍性麻痹外,還有全身癥狀如發(fā)熱、乏力、厭食等,周圍血單核細胞顯著增多。
(五)顱腦外傷
顱腦外傷后顱骨骨折可致面神經麻痹,具有明確的外傷史,有面部表情肌癱瘓的特點,顱骨(或顱底)X線攝片可協(xié)助診斷。乳突根治術較易損傷面神經,根據手術情況即可明確診斷。
(六)腫瘤
腦干與小腦橋腦角的腫瘤除有面部表情肌癱瘓外,主要有聽神經損害或其它顱神經同時受累、小腦性共濟失調與上發(fā)底視乳頭水腫、及長束受累的癥狀及體征。腦干誘發(fā)電位、X線、CT掃描等檢查,可協(xié)助診斷。
(七)腦膜炎
大多起病緩慢,且具有其他顱神經受損,腦脊液檢查多有陽性發(fā)現。
治療
一、急性期
起病在1~2周內。此期主要是控制炎癥性水腫,改善局部血循環(huán),減少神經受壓。有以下常用藥物。
1、使用皮質酮類藥物以減輕面神經水腫
從起病日開始潑尼松片口服,每日3次,日劑量45-60mg,3日后逐步減量,不超過10日;也可用地塞米松10mg靜脈滴注,每日1次。
2、血管擴張藥
菸酸片口服,100mg,每日3次;或地巴唑片口服,20-30mg,每日3次。
3、阿司匹林片
口服,0.5-1g,每日2次。
4、維生素B1
100mg肌內注射,每日1次;維生素B12 l 000μg,肌內注射,每日1次。
5、抗病毒藥
酌情給予板藍根、嗎啉呱、阿昔洛韋(病毒唑)等抗病毒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