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供血不足的治療
腦供血不足不治可致癡呆
30歲的莫女士之前反復出現頭昏、臉部發(fā)麻等癥,到醫(yī)院接受檢查,醫(yī)生診斷莫女士得的是慢性腦供血不足。醫(yī)學專家提醒,如今該疾病年輕化趨勢明顯,年輕人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,更要重視血管的保護,做到早預防、早發(fā)現、早治療。
腦供血不足日趨年輕化
什么是慢性腦供血不足?臨床上將腦血管病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。慢性腦供血不足由日本醫(yī)學家首先提出,它是指由各種原因導致的大腦出現慢性、廣泛的供血不足,從而引發(fā)的以腦部缺血、缺氧等一系列腦部功能障礙為臨床表現的疾病,一般以中老年人為多發(fā)人群。但近年來,慢性腦供血不足的患者明顯增加且呈年輕化、低齡化的趨勢。
患者往往以頭痛、頭暈、頭重為主訴,可伴有視力模糊、四肢無力、麻木等,臨床表現形式多樣,但客觀體征較少,頭顱CT或MRI檢查也很少發(fā)現異常。
慢性腦供血不足,是一種常見的缺血性腦血管病。
近代流行病學調查資料表明,缺血性腦血管病的發(fā)病率、致殘率遠高于出血性腦血管病。
諸多因素都會導致腦供血不足
醫(yī)學專家告誡,任何原因引起顱內外動脈口徑變小或血管彈性降低,都可減少腦供血。在諸多使腦血管變狹窄的原因中,主要的是動脈粥樣硬化,還有相當一部分是顱外血管如頸動脈狹窄。
除血管因素外,血液流變學也起很大作用。此外,腦血流量和血壓高低對腦供血也有直接關系,血壓太高或太低都會減少腦血流量。以收縮壓為標準,收縮壓低于80毫米汞柱時,就難以保證腦組織供血。
隨著血壓升高,腦血流量增加,但當血壓超過160毫米汞柱時,腦血流量反而減少。
血液成分變化對腦供血也有一定影響,血中膽固醇的濃度太高,它就會沉積在動脈血管壁內堆積形成“斑塊”,使血管腔變狹窄;如果腦部血管受影響,就會導致腦供血不足,甚至引起腦梗死。
不及時醫(yī)治可導致老年癡呆
一旦形成腦供血不足,通常情況下可引發(fā)腦缺氧,使腦實質發(fā)生廣泛彌散性病變,腦的整合機能明顯受損,功能減退,出現頭痛、頭暈或眩暈、耳鳴、眼花、肢體麻木、手抖、失眠、多夢、精神不佳、易疲勞、思維散亂、注意力不集中、記憶力明顯減退等表現。
國內外醫(yī)學家經大量研究還發(fā)現,在老年癡呆癥和腦梗死的發(fā)病前期,都曾長期有慢性腦供血不足的存在;如果慢性腦供血不足患者不及時進行治療,還可能導致腦梗死的發(fā)生。
因此,慢性腦供血不足又被形象地稱作威脅中老年人健康的隱形殺手!
隨年齡增長大腦供血減少
那么,為什么中老年人容易患慢性腦供血不足呢?醫(yī)學專家說,大腦是人體的重要器官,耗氧量相對較大,雖然大腦的重量大約只占身體總重量的2%,但是耗氧量卻占全身耗氧量的20%。
大腦所需的氧全部由血液供給,所以必須有足夠的血液供應,大腦的各項生理活動才能正常地進行。
腦血流量一旦減少,腦細胞的供氧、供能也隨即減少;腦組織只要缺血10余秒鐘,就會引起大腦的功能發(fā)生變化。
如果大腦局部的血流在較短時間內完全阻斷,會發(fā)生局部腦組織壞死,這就是人們經常提到的腦梗塞;如果大腦供血不是完全阻斷,而是慢慢地減少,就是我們前面說到的慢性腦供血不足。
人隨著年齡的增長,大腦的血液供應會逐漸減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