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間盤突出癥系列知識大講堂

  腰椎間盤突出癥

  臨床統(tǒng)計表明,腰椎間盤突(脫)出癥是骨科門診為多見的疾患之一,也是腰腿痛為多見的原因。追溯歷史,早在1543年Vesalius就描述了椎間盤的外觀。20世紀20年代,德國的Shmorl先后發(fā)表了11篇有關椎間盤解剖和病理的文章,對椎間盤做了較廣泛的研究。1932年,Barr首先提出腰椎間盤突出是腰腿痛可能的原因。其后,Barr和Mixter首次提出了有關腰椎間盤突出癥的概念與治療方法。從此以后,對腰椎間盤突(脫)出癥的基礎研究也逐步深入,從而更提高了本病的臨床診斷和治療的效果。

  腰間盤突出癥的癥狀

  腰椎間盤突出癥的臨床癥狀 根據髓核突(脫)出的部位、大小以及椎管矢狀徑大小、病理特點、機體狀態(tài)和個體敏感性等不同,其臨床癥狀可以相差懸殊。因此,對本病癥狀的認識與判定,必須全面了解,并從其病理生理與病理解剖的角度加以推斷。現就本病常見的癥狀闡述如下。

  1、腰痛

 

  95%以上的腰椎間盤突(脫)出癥患者有此癥狀,包括椎體型者在內。

  表現:臨床上以持續(xù)性腰背部鈍痛為多見,平臥位減輕,站立則加劇,在一般情況下可以忍受,并容許腰部適度活動及慢步行走,主要是機械壓迫所致。持續(xù)時間少則2周,長者可達數月,甚至數年之久。另一類疼痛為腰部痙攣樣劇痛,不僅發(fā)病急驟突然,且多難以忍受,非臥床休息不可。此主要是由于缺血性神經根炎所致,即髓核突然突出壓迫神經根,致使根部血管同時受壓而呈現缺血、淤血、乏氧及水腫等一系列改變,并可持續(xù)數天至數周(而椎管狹窄者亦可出現此征,但持續(xù)時間甚短,僅數分鐘)。臥木板床、封閉療法及各種脫水劑可起到早日緩解之效。

  2、下肢放射痛

  80%以上病例出現此癥,其中后型者可達95%以上。

  表現:輕者表現為由腰部至大腿及小腿后側的放射性刺痛或麻木感,直達足底部;一般可以忍受。重者則表現為由腰至足部的電擊樣劇痛,且多伴有麻木感。疼痛輕者雖仍可步行,但步態(tài)不穩(wěn),呈跛行;腰部多取前傾狀或以手扶腰以緩解對坐骨神經的張應力。重者則臥床休息,并喜采取屈髖、屈膝、側臥位。凡增加腹壓的因素均使放射痛加劇。由于屈頸可通過對硬膜囊的牽拉使對脊神經的刺激加重(即屈頸試驗),因此患者頭頸多取仰伸位。

  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性,僅極少數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表現為雙下肢癥狀。

  3、肢體麻木

  多與前者伴發(fā),單純表現為麻木而無疼痛者僅占5%左右。此主要是脊神經根內的本體感覺和觸覺纖維受刺激之故。其范圍與部位取決于受累神經根序列數。

  4、肢體冷感

  有少數病例(約5%~10%)自覺肢體發(fā)冷、發(fā)涼,主要是由于椎管內的交感神經纖維受刺激之故。臨床上常可發(fā)現手術后當天患者主訴肢體發(fā)熱的病例,與此為同一機制。

  5、間歇性跛行

 

  其產生機制及臨床表現與腰椎椎管狹窄者相似,主要原因是在髓核突出的情況下,可出現繼發(fā)性腰椎椎管狹窄癥的病理和生理學基礎;對于伴有先天性發(fā)育性椎管矢狀徑狹小者,脫出的髓核更加重了椎管的狹窄程度,以致易誘發(fā)本癥狀。

  6、肌肉麻痹

  因腰椎間盤突(脫)出癥造成癱瘓者十分罕見,而多系因根性受損致使所支配肌肉出現程度不同的麻痹征。輕者肌力減弱,重者該肌失去功能。臨床上以腰5脊神經所支配的脛前肌、腓骨長短肌、趾長伸肌及長伸肌等受累引起的足下垂癥為多見,其次為股四頭肌(腰3~4脊神經支配)和腓腸肌(骶1脊神經支配)等。

  7、馬尾神經癥狀

  主要見于后中央型及中央旁型的髓核突(脫)出癥者,因此臨床上少見。其主要表現為會陰部麻木、刺痛,排便及排尿障礙,陽痿(男性),以及雙下肢坐骨神經受累癥狀。嚴重者可出現大小便失控及雙下肢不完全性癱瘓等癥狀。

腰間盤突出癥的癥狀 
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
警惕 這類人不能吃香菜香菜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種配菜。經??梢钥吹街?..
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
10個簡單小妙招巧治鼻炎鼻炎相信很多的人都不陌生吧。鼻炎的反復發(fā)作是否給...
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
高血壓的治療與飲食現在由于生活條件的提高,三高人群也逐漸的擴大年輕...